**目录 (Table of Contents)**
[TOCM]
[TOC]
MARKDOWN太难用,这个博客没有草稿太难用
### 段错误修改方法总述
----
- 正常调试段错误的方法是发生段错误时触发调用backtrace来显示调用栈,来确定问题代码位置或函数。
- 海思的HI3518C(或系列平台)支持glib与uClib两种文件系统,uClib的初衷是通过对一些接口的优化来减小glib的大小,这样导致有些函数并没有实现,比如back_trace和backtrace_symbols函数。运行时库中没有这两个调试库,麻烦来了,程序捕捉到段错误信号后也最多只是知道程序发生段错误了,但没办法知道哪儿出现段错误了。
-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用gdb做调试,调试时用gdbserver在arm板子里把目标程序跑起来,在编译环境下连接该程序,当程序发生异常时,gdb会中断到发生异常的地方,从而定位问题。
### 关于BackTrace
----
- backtrace相关函数用于程序异常时时定位错误行或错误发生时的函数调用栈,linux程序都是运行于shell之上,所以支持backtrace相关函数的程序异常退出时,可以在控制台看到调用栈的信息。Windows平台的MFC程序中没有这种说法,一般Windows程序出现这种错误,可以用VS或Windbg附到相关进程中查看中断位置,Windows相关的方法这里不做展示。
## 相关函数说明
int backtrace(void **buffer,int size)
------------
----
参数:
size: 指明buffer最大接收的函数栈大小
buffer:接收栈指向指针的指针,在backtrace中分配空间,用完需要释放
该函数用于获取当前线程的调用堆栈,获取的信息将会被存放在buffer中,它是一个指针列表。参数 size 用来指定buffer中可以保存多少个void* *元素。函数返回值是实际获取的指针个数,最大不超过size大小在buffer中的指针实际是从堆栈中获取的返回地址,每一个堆栈框架有一个返回地址。注意:某些编译器的优化选项对获取正确的调用堆栈有干扰,另外内联函数没有堆栈框架;删除框架指针也会导致无法正确解析堆栈内容
char ** backtrace_symbols (void *const *buffer, int size)
-----
backtrace_symbols将从backtrace函数获取的信息转化为一个字符串数组. 参数buffer应该是从backtrace函数获取的指针数组,size是该数组中的元素个数(backtrace的返回值)
函数返回值是一个指向字符串数组的指针,它的大小同buffer相同.每个字符串包含了一个相对于buffer中对应元素的可打印信息.它包括函数名,函数的偏移地址,和实际的返回地址
编译时需要加上-rdynamic,把函数符号信息加到程序或so文件中。
示例代码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void A(int a)
{
B(2);
}
void B(int b)
{
C(3);
}
void C(int c)
{
char *p = (char *)c;
*p = 'A';
}
void DebugSecment(int sn , siginfo_t *si , void *ptr)
{
if(NULL != ptr)
{
printf("\n\nunhandled page fault (%d) at: 0x%08x\n", si->si_signo,si->si_addr);
struct ucontext_ce123 *ucontext = (struct ucontext_ce123 *)ptr;
int pc = ucontext->uc_mcontext.arm_pc;
void *pc_array[1];
pc_array[0] = pc;
char **pc_name = backtrace_symbols(pc_array, 1);
printf("%d: %s\n", 0, *pc_name);
void *array[30];
int size, i;
char **strings;
size = backtrace_(array, 30);
strings = backtrace_symbols(array, size);
for(i=0;i
共0条 [查看全部] 相关评论